Page 20 - ch1-食安概論-彙整稿雅pd
        P. 20
     應有良好的風險溝通。更重要的是,風險評估結果應呈現其
                   研究限制,即因為數據欠缺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以及個
                   體間的變異性(variability)。以下介紹風險評估的結構化程序
                   (structural process),如圖 1-4 所示。
                                                         危害辨識
                                                 辨識可能存在於食物中之
                                                生物、化學或物理性之可能
                                                 造成健康負面效應之因子
                             危害特徵描述                                                 暴露評估
                      針對辨識的危害物,進行質
                                                                           評估經由食物或其他相關
                        化或量化的危害特徵評                                         來源之質化或量化之攝入
                      估,若屬化學危害物,可進
                                                                                       量
                            行劑量反應評估
                                                        風險特徵描述
                                                 根據前三步驟,進行質化或
                                                  量化的族群健康危害發生
                                                 機率或嚴重度,包括其不確
                                                             定性
                           圖 1-4.食品風險評估 4 步驟之架構(FAO/WHO, 2013)
                       風險評估的第一步驟為危害辨識(hazard identification),主
                   要為風險管理者的職責,以辨識可能存在於食物中之生物、
                   化學或物理性之可能造成健康負面效應之因子,於本國或國
                   際的風險文案(risk profile)或許可以查詢到,但若屬於新興污
                   染物,可能須長時間的調查,方可確認危害因子。第二步驟
                   為危害特徵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針對辨識的危害物,
                   進行質化或量化的危害特徵評估,若為化學危害物,可進行
                   劑量反應評估(dose response assessment),使用動物試驗或流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