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ch1-食安概論-彙整稿雅pd
P. 8
在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實務中,不同的利害相關團體,可
能有若干不同的觀點。「技術觀點」(technical view)廣為決策
者使用,但若必要,風險決策者也會採用「心理觀點」
(psychological view)及「社會觀點」(sociological view),以建
立食品安全管制標準。技術觀點:係根基於風險評估,聚焦
於危害的可能性與嚴重度的科學評估,優點為針對特定情境,
有時可藉由健康指標,例如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或貨幣價值(monetary values),探討
所涉及的經濟影響。心理觀點:評估個體的風險感知
(perception),根據量化風險估算值,考量不同風險因素
(attribute),並予以權重考量,例如:暴露之自願性、風險之
可控性、巨大災難性等。社會觀點:將風險視為個體主觀之
社會及文化經驗,目的是將成本及效益,以社會可接受及平
等的方式予以分配。
3-1 第一階段:初擬風險管理措施
共有 7 個步驟。Step 1:辨識食品安全議題。這是風險管
理者的第一要務,可能為新議題,也可能是舊議題的延伸,
也必須即時辨識各種可用數據:邊境檢查、例行食品監控、
環境監控、臨床毒理研究、流行病學監控、食源性事件調查、
新產品的技術評估、或達標困難等。例如,1990 年間,英國
爆發大型狂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事
件時,必須重新評估肌肉與骨頭的分離機械設備,確保該設
備可完整分離神經組織與肌肉;在美國曾經發生多起的李斯
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食安事件,經追蹤後發現係來自
即食(ready-to-eat)肉品,此為美國各肉品公司優先監控項目。
但是,台灣於 2013-2014 年間發生諸多食安問題,不易藉由
例行監控方式予以辨識,必須藉由民眾檢舉,以及檢調持續
蒐證,修改食品安全衛生法,訂定「窩裡反條款」,並提高
檢舉獎金。
Step 2:撰寫風險文案(risk profile)。由風險評估者協助完
成,內容通常包括:事件現況、食品種類、暴露歷程、可能
的風險、發生的頻率、民眾之風險感知、族群的風險分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