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Adobe Photoshop PDF
P. 41

平成日本政治结构演变与参议院在国会中的作用转换



              院议长的河野谦三均来自自民党。。参议院议长握                           《史记·五帝本纪》“内平外成”以及《尚书·大
              有“议院秩序保持权”“议事整理权”和“事务监                            禹谟》中的“地平天成”。寓意着国家内外与天地
              督权”等权限。特别是“议院秩序保持权”中的                             之间的和平,整个日本看似在一片繁荣中迎来了
             “议院警察权”和“对扰乱议会秩序议员下达退席                             新时代。然而,事与愿违,平成元年的 1989 年是
              命令”的权限,使得自民党可以操纵参议院。可                             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政治上,柏林墙的
              以说,自民党对参议院的“执政党化”,致使参议                            消失标志着分割东西欧铁幕的坍塌,二战后以美、
              院丧失了对众议院的抑制、平衡和补充机能,在                             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4]
             “55 年体制”时期,“沦为众议院的附属品” 。                           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结构走向终焉。这使得
                  议会内阁制作为代议制民主的一种形式,国                           身处东亚曾是冷战体制最大受益者的日本,在地
              民的政治参与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通                             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下降。经济上,日本经济泡
              过投票选举出少数政治精英,代表国民掌握国家                             沫此刻已膨胀到了极限。在 1989 年岁尾的 12 月
              权力。国民很难对政府的决策过程产生实质性影                             31 日,日经 225 指数收于 38915 点,达到了前所
              响,只能通过选举机制对少数政治精英施加影响。                            未有的高度,随后在 1990 年 2 月泡沫破灭,日经
              战后日本的政治体系在“55 年体制”下维持了长                           股指应声而落,日本经济从繁荣的顶点滑入长期
              期的稳定运行,正是以少数精英积极投入政治生                             的通货紧缩困境,日益深刻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则
              活和多数国民的政治冷漠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                             侵蚀着日本经济的根基。自此,日本进入了所谓
              系的稳定,取决于“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变革、有                            “失去的三十年”的经济低迷期。
                                                      [5]
              效实现政治期望和维持民众忠诚的能力” 。虽                                  进入平成时代,国际格局的骤变与国内经济
              然,“55 年体制”下自民党长期执政日本政坛长久                          的低迷促使日本出现了为国家寻找出路的时代躁
              以来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政权更迭,但是,自                             动,自民党政权应对危机的乏力促使国民内心深
                                          [6]
              民党作为“派阀联合的政党” ,通过派阀间相互                            处渴望着政治上的改变。
              交替执政,顺应民心作出适应社会变革的政策改                                  竹下登内阁为应对日本经济增长的放缓与老
              变,发挥“拟似政权交替”作用,阻止了在野党                             龄化问题着手进行税制改革,曾在 1988 年 7 月向

              对自民党的政权批判,缓解了国民的不满。                               国会提交《税制改革相关六法案》,借助自民党在
                  然而,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自民党内                      国会众参两院的多数议席强行通过该案,实现了
              部的派阀政治趋于制度化,曾一度叱咤日本政坛                             征收 3%消费税的税制改革。从长远看,税制改
                               ①
              的“三角大福中” 派阀政治竞争,被新世代派阀                            革是重建财政的重要环节,为稳定财源开设消费
              领袖间的合议取代,党总裁与党三役等重要职位,                            税势在必行。但是,征收消费税也是在变相偿付,
              被各派阀平分,自民党内形成“总主流体制”。派                            自民党政权长期推行利益诱导政治留下的巨额财
              阀政治竞争的平复确保了党内最大派阀——经世                             政负债。未经国民充分讨论,强行征收消费税后
              会的地位巩固。自民党“一党优位体制”与“总                             引起的物价上涨,让国民切身感受到实际利益的
              主流派体制”的重叠,致使国会多数与党内多数                             受损。内阁在任期支持率暴跌至危险线的 20% 以
              全部僵化,“民主多数决”原则在日本政治体系的                            下,竹下登内阁出现危机。
              运行开始失效。形成了竹下登、金丸信、小泽一                                  1989 年 2 月 13 日,“利库路特事件”东窗事
              郎三人控制“经世会”,“经世会”控制自民党,                            发,竹下登内阁大藏大臣宫泽喜一以及自民党干
              自民党控制日本政治的三重结构。                                   事长安倍晋太郎等自民党要人均卷入该案之中。
                  1989 年 1 月 7 日昭和天皇驾崩,明仁皇太子                    随着金权政治黑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自 1989
              即位,日本年号改为“平成”。“平成”一词出自                            年 3 月以后竹下登内阁的支持率直线下降,从 3


                  ①  “三角大福中”指在佐藤荣作之后分别出任首相的五人,三木武夫、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五人同时
              也分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民党内五大派阀领袖。


                                                                                      日本研究·2020 年第 2 期    39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