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看見學習
P. 98
四年級
活動順序 教學活動 教學成果
五、課文內容深究及討論
( 一 ) 教師提問
1. 從剛剛整理的表格中,你推測本課有錢人
可能很窮的「窮」指的是什麼?
教師整理:所以這一課的窮指不是沒有錢,
是指沒有……
2. 你畫畫的內容,和富爸爸的想法較接近還
是和兒子的想法較接近?
3. 從課本找線索,如何讓自己成為「不窮」
活動五 的人?
4. 這篇故事作者所要呈現的主旨是什麼?
( 二 ) 教師總結
每個人對「富」和「窮」都有不同的想法。這
一課「有錢人可能很窮」讓我們暸解本課指的
「窮」是指沒辦法自給自足或分享,享受自然
環境的人。反之,願意付出,有好朋友,以大
自然為家,內在和外在都開闊的人,就可以
「不窮」。印度詩人泰戈爾「生命因為付出了
愛,而更為富足。」與大家分享。
授課教師心得
( 一 ) 自我成長
1. 請孩子預先畫「貧」與「富」的對照圖,從自己本身的認知出發,暸解自己的想法是停留在物
質上成份較多。進入本課程後,會對其原有認知產生衝擊,對學習內容更有印象。
2. 孩子的發言很踴躍,因為提問的題目,有先預想孩子可能的回應,所以即時澄清和回饋。
3. 孩子大多認同本課的意旨,希望做個心靈富有的人,有達成設定的教學目標。
( 二 ) 自我檢討
1. 為了觀課時,讓其他教師更清楚內容深究的流程,所以安排教學活動時,內容安排較多,時間
仍稍顯不足。
2. 因為有老師進行觀課,孩子情緒較高漲,學生發表人次近 30 次,所以活動五討論時間受到擠壓
(於第二堂課繼續討論,原教案由一堂課修正為二堂課)。
3. 本課內容較簡單,為了保持孩子對文本的新鮮感,先前未針對文本先做基本的架構說明,造成
孩子對文本不夠熟悉,會影響內容深究的準備度。
4. 學生對這一題:「從剛剛整理的表格中,你推測本課有錢人可能很窮的「窮」指的是什麼?」
的反應是較不敏感的,有可能是因為學生大多以物質缺乏為窮,所以有一位學生回答,是因為
「有錢人一直花錢,所以變窮。」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