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看見學習
P. 99

四年級
                                                       授課教師心得

                   5.有一位學生反應「有錢人也可也買下一座山,就可以擁有大然,就不窮了!」這是文本上的問題,
                     因為富兒子,拿鄉下人擁有的東西和自家做比較時,前面部份,還是侷限在數量的多寡或空間
                     的大小,到了後半部,比較的才是較心靈層次的分享、助人或友誼。

              ( 三 ) 修正與改善(第二節課的調整與進步)
                                    貧窮                                富有
                             一隻特別的鳥(少)                       狗、牛、鳥、松鼠(多)
                               游泳池(有限)                      看不見盡頭的河流(無限)
                              明亮電燈(可數)                          滿天星星(無數)
                               寬敞(空間小)                          更寬闊(空間大)
                              花錢買(靠別人)                      自給自足並分享(靠自己)
                             僕人服侍(靠別人)                    照顧自己、服務別人(靠自己)
                             靠牆壁保護(有形)                          守望相助(無形)
                  在第二堂課,比較表格時,直接將表格上方的鄉下人,改為富有;富翁家改為貧窮,如此符合富兒

              子視角,再去討論為什麼「有錢人可能很窮」的原因,並強調儘量以表格下半部 ~ 非物質的比較為主,
              較能讓孩子了解「窮的意義」。
                  當孩子大多了解時,有一位孩子突然說「那我不想成為有錢人。」這時候老師適時詢問孩子,第一
              節時提到本課課文名稱討論到「可能」意義,即代表只是部份的有錢人可能很窮,不是所有的人,所以
              「有沒有可能有錢人在物質上富有,同時心靈上也很富有?」課本不是提到「有錢人可能很窮」,所以
              有些有錢人是心靈不窮的。
                  最後,跳脫文本,讓孩子在學習單上寫下,自己對富足的定義並傾聽大家的想法,大家對富足都能

              接受多元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自己的觀點。
                  本課程,因為涉及價值澄清,並冀望學生吸收多元觀點,並建立個人觀點,所以需要較多時間討論
              交流,建議本教案內容至少以二堂課實施,第一堂課(活動一 ~ 活動三),第二堂課(活動四、活動五)。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