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中国教育史
P. 26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以“尊”为主,用功名利禄来诱导士人研习儒家经典,从而将思想统一于适应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学说,
            其手段显然高出一筹。总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
            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直到古代史的终结。
                  具体而言,这一文教政策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体现在:
                  首先,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使重教兴学成为历代的一项基本国策;
                  其次,使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
                  再次,形成了群士归宗攻读儒经的社会风尚;
                  精通儒经的就可以通过选士而作官,取得荣华富贵,从而大大激励起士人的学习积极性,是古代教
            育昌盛的主要动力。汉代流传谚语“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王充曾感叹说:“儒者学,学,
            儒也。”儒与学已合为一体,从而使儒学绝对控制了教育事业。

                  三、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经学教育
                  1.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取得了一尊的地位,带来了儒家经学教育的繁荣局面,出现
            了众多的传授儒学的经师。在众多的儒学流派中,可以归纳为两种大的学术流派,即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多为汉初凭经学大师的记忆、背诵,并采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六经旧典,发展
            在先;古文经学依据汉武帝时从地下或孔壁中挖掘出来,或通过其他途径保存下来的儒经藏本,初本是先
            秦的古文字(大篆),发展在后。
                  今文经学者与古文经学者因在政治立场和观点上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学术风格。今文经学认为《六
            经》为孔子本人的创作,其中包含了微言大义,治学倾向在于阐发微言大义的名义下,依据政治的需要来
            解释经学,迎合统治者的意志。
                  古文经学认为孔子“述而不作”、“六经皆史”,只承认《六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和编辑,不是其创作。
            学术上重视文字训诂、名物考据,倾向于研究《六经》的本意,恢复儒学的本来面目。
                  汉代今文经学先于古文经学得以发展,得到了统治者的扶持。朝廷从政治出发,专置属于今文经学
            的学者为太学博士,形成了今文经学独霸太学讲坛的格局。古文经学多以私学为阵地,培养了众多门徒,
            形成了自己的学派集团。二者之争从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持续了 200 年之久,在争论中打破了门户宗派之
            见,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最终走向了融合。其中,打破宗派门户之见,实现今古文融合并走向统一作出重
            大学术贡献的是东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
                  郑玄,字康成,山东高密县人。一生的活动主要是学习、教授、注疏。他的经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对
            儒家经籍的注释上。他博通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至今保存完好的有《周礼注》、《仪礼注》、《左氏春秋》、
            《毛诗笺》四部。他的经注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打破了汉朝经学学派林立,门户森严的封闭局面。郑玄在广采各家经学之长,发挥个人的主
            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学体系。
                  第二,简洁明了。他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解释最多的内容。他一扫过去经学教育中逐字逐句进行解释
            的刻板繁琐的章句形式,将笔墨用在重点难点上。
                  由于郑玄不拘门户之见,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经注简明扼要,因此,郑玄的经注问世以后,很快获
            得学术界的广泛推崇。
                  2.师法和家法
                  汉朝经学教育中采用章句的形式教学。章句实际上是经师教学所用的讲义。古籍本无标点段落,经
            师依照经文的顺序,进行断句划分章节,然后逐字逐句进行解说,这样便形成了章句之学,或是经说。不
            同的经学表现了不同经师的学术风格,所谓师法、家法,正是体现在不同的章句之学中。







                                                            26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