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中国教育史
P. 30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构成的,“秉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
注意:与董仲舒的性三品相比,具有唯物色彩。
2.教育的作用:尽管人的先天禀赋有差异,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弥补。
(三)教育的培养目标
他将知识分子分为五个等级,即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王充将后两者作为培养目标,即知
识渊博并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应该培养创造性学术人才。
(四)论学习
1.知识来源——反对“生知”之说,主张“知物由学”
王充坚持唯物主义立场,认为天地之间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他指出: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知物由学”可谓古代最有价值的认识论命题之一。
2.学习过程——“见闻为”与“开心意”
教学过程分为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见闻为”指教学中首先依靠耳闻、目见、口问、手做,去直接
接触客观事物;“开心意”,指教学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需要加以理性的思考从而深化提高,才能
获得对知识的正确认识。
3.学习方法——“问难”、“距师”
王充对当时儒者“好信师而是古”的盲从、迷信学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强调治学一定要有“问难”
精神。问难不同于一般不明白时的提问,而是经过个人思考,有自己的看法。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
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王充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子等圣贤的意思,而是提倡一种追
求学术真谛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时师道尊严盛行的环境下,具有反潮流意义。
4.学习效果——“效验”
以实际效果来检验知识真伪,凡是符合事实效果的就是正确,反之,即使说的再好,也不能让人信服。
六、贾谊的教育思想
贾谊,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先后担任长沙王和梁怀王的太傅,后因刘胜坠马
身亡,自伤未尽到太傅责任,常哭泣,最后郁积而死,年仅 33 岁。代表作:《新书》十卷。
(一)论教育的社会作用
贾谊基本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和礼治的思想,认为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一六国后,一味“专
威定功”,而汉统治者应该及时改变统治策略,重视对民众的教化。教化的作用在于“使民日迁善远罪而
不自知”“绝恶于未萌”,断绝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根源,同时主张精选一批能够为民之师帅的官吏作为
推行教化的骨干。
(二)论胎教
1.父母婚配
贾谊继承了中国古代“慎始敬终”的思想,认为对人的教育应自胎教开始,甚至要前推到父母的婚配
状态。贾谊主张父母为子女慎择婚配对象,因为婚姻是万世之始,意义深远。关于选择婚配对象方面,更
多的关注对方的道德品行,尤其注重其家庭背景情况,要选择孝悌世世代代有行义者,方可保子孙慈孝,
不敢淫暴。
2.胎教之道——给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
一方面指母体环境,要求孕妇“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另一方面,
指母体周围的环境,主张给孕妇提供特殊的居室,与外界嘈杂的生活隔绝,不听怪诞的音乐,不吃过于刺
激的食品。
贾谊胎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确立了女子教育的地位。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