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中国教育史
P. 36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一方面,科举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第一,调动了广大士人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兴学设教的热情,客观上推动了古代学校教育的兴盛和发
            展;
                 第二,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典,这对于学校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以及读书人积极向学风
            气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第三,科举考试科目中有明法、明算、明字、童子、武举等科,对社会上出现的重文轻武、重文轻算、
            重成人青少年的陈规陋习,多少有一定冲击;
                 另一方面,又使得学校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为了通过科举。科举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科举怎样考,学生
            就怎样学,学校就怎样教,完全成为科举的应试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充满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不利
            于培育真正的人才,又养成了空疏的学风,造成学生学习的动机狭隘,知识和能力片面,思想僵化,不利
            于人才的健康成长。

                 (四)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考试取士的历史,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
            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打破了严格的等级界限,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封建政权的行政
            效率,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2)科举是寓教于民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选拔相对客观公正,有利于提高封建政权的行政效率;
               但是,科举制度终究是封建政权巩固统治的选士制度,它要选拔的是封建官吏,而不是学术人才,它
            出发点是控制和笼络知识分子,而不是推动他们去研究问题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必然带来极大的欺骗
            性和危害性。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这些消极面表现得更加突出。
                2.消极影响:
                 (1)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2)科场舞弊带来虚伪性;
                 (3)束缚思想、败坏学风、阻碍学术发展;
                                                         《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有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种赤裸裸的物质诱惑几百年来被读书人奉为至理名言,成了读书人一生的奋斗目标。


                 四、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531—595),南北朝梁朝人,代表作《颜氏家训》,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
            教育著作,成为后来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材料,后世将此书称为是家教规范。
                 (一)论士大夫教育
                 1.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原因有三:
                 (1)从人性论的角度肯定教育的作用,把人性分为三品,性的品级和教育密切相关,“上智不教而成,


                                                            3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