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20200422
        P. 91
     中國家庭教育之主張及措施與政治的關係
                   ─以台灣家庭教育法發展歷程為例
                   與談一
                          中國家庭教育之思想(主張、學說)及措施
                                                  與政治的關係
                                                           張獻華
                                             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
                         正所謂政治制度決定教育目的和內容。我國家國同構的政治模式
                   和《大學》中所奠定的政治—教育邏輯,使我國傳統家庭教育呈現出
                   厚重的政治色彩,致使我國傳統家庭教育帶上了鮮明的外爍的特徵。
                   縱觀歷朝歷代可以看出傳統家庭教育以促進子弟修身養性、立 徳成人
                   為根本。
                         所謂“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
                   共同性,均以血親——宗法關係來統領,存在著嚴格的父權家長制。
                   “家國同構”是宗法社會的顯著特徵。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下,家是小
                   國,國是大家。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君父同倫,家國同構。
                   傳統家庭教育雖然在內容、方法、原則上有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其專
                   制性對人性的壓抑是嚴重的,對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很大的阻礙作
                   用。
                         中國秦代推行嚴酷的法家思想,以法令的形式強制推行家庭倫理,
                   強制子弟服從家教,從法律上給予家長將不孝或不聽從教育的子弟送
                   官懲處的權利。這一制度,對後世的影響深遠。至漢代,以“三綱五
                   常”為核心的儒家倫理綱常體系確立。東漢時期,唯一的官方經
                   典——《白虎通》對董仲舒編制的“三綱五常”理論進行了發展,提
                   出了“三綱六紀”。【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六
                   紀即:諸父有善,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
                   有舊。第一紀諸父,即父親叔伯這一輩;第二紀諸舅,即母親這一系;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