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 Demo
P. 1

                   
 
 
 
一、石榴班社區簡介
(一)地名由來
石榴班為斗六市東北方最大的一個聚落,位於林子頭溪旁,縱貫鐵路以南,為一西北至東南向的橢圓形 聚落,大致以中興路為其主軸,四周並有環狀道路。根據日據時代留下的資料顯示,石榴地區盛產砂石, 形狀很像「射榴」(一種水果),顆粒渾圓、品質佳,因此取名為「射榴」。又因昔日較為荒蕪,地目 編為林班地,故稱射榴班。後來將「射」改成「石」,就成了今天大家所知的石榴班。
(二)地理位置
石榴班北與斗六市十三里為鄰,西和溪洲里、八德里相鄰,南以梅林里為界,東接湖山里,總面積約 8.6 平方公里。在行政區的畫分上,切割為三個里,分別是榴北里、榴中里與榴南里。榴中里是舊斗六街石 榴班段石榴班,在斗六市區北方,故光復後改稱榴中里。榴南里是舊斗六街石榴班段牛埔仔,在斗六市 區北方,故光復後改稱榴南里。榴北里是舊斗六街石榴班段、石榴班、田仔部,在斗六市區北方,故光 復後改稱榴北里。
                            斗六市全圖
                            圖片來源:斗六市公所網站
(三)歷史沿革
石榴班最早為明末以軍事為目的之開墾;在清代區域隸屬於雲林縣斗六堡。明治 28 年(西元 1895 年) 日本領台後,官制改變,在明治 34 年(西元 1901 年)皆隸屬斗六堡石榴班庄,屬斗六廳所管轄;大正 9 年(西元 1920 年)則改隸斗六街,光復後改為現今的里名。目前設籍有 394 戶,人口約 1300 餘人, 里民中以張姓最多。據漢文台灣日日新報記載:
「......斗六廳下石榴班庄一帶,向係人烟稠密、田烟廣闊,堪稱樂土。至版圖新歸以後,該地之醜類, 出沒無常,跳樑肆虐,害及農人,產業半馳。殆後軍隊剿匪以來,人烟益見稀疎,田烟頓成荒蕪,殆有 樂邑坵墟之慨。至二十五年土地調查以後,人皆知農村,遠近往墾。欲先得為快,目下由他廳移往者, 有三百餘戶,所開田烟,有六百餘甲。日增月盛,呈有蒸蒸日上之勢。所可惜者,水圳不完全,水無一定, 忽田忽烟,不能定。農人所立之意向,若得當道努力經營,鼓勵人心、逐成水圳,則可田成田。可烟成烟, 不至中途遺憾。經之營之,不下數年,而開壁一盡豈難事哉!......」
28


































































































   1   2   3   4   5